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我的家鄉(xiāng)潮汕地區(qū),有食“點心”的習(xí)慣。
按清代金奎五《最窩先生文集》卷之七記載:“點心。此以晨羞謂點心。蓋謂非盛饌而點于心耳。東人獨以日中飯為點心誤矣。如俚書好頓點心。亦非為午飯也。”點心指的是非正餐的小食,為的是充饑。
潮汕地區(qū)一般有親戚、朋友拜訪,主人會泡茶招待,還會準(zhǔn)備一些糖果等,謂之“點心”。不僅如此,非正餐期間,來了客人也會做些點心吃,如咸粥、湯面、粿條湯、湯圓、蛋等,以免怠慢了對方。
當(dāng)然,潮汕地區(qū)“起厝”(建房)、裝修、做家具等,雇舂墻師傅、雜工、木匠,抑或請人割稻干農(nóng)活,一般下午四點鐘前后,主人家必定煮“點心”,給幫忙的人吃。也有家人出遠(yuǎn)門,臨行之前煮點“點心”吃的;家中來了老人,煮些面作為“點心”招待。
點心,為的是飽肚,補充能量,主要有豬肉豆干粥、炒面線及肉圓湯、面條瘦肉湯、甜面湯等。除了吃飽肚,干起活來力氣更大,還有寓意吉祥、心想事成之說。
食“點心”,也為潮汕的一種禮儀,主人家總會盛最滿最好的給客人,并勸著說:“要食干凈、都給我食掉!不要客氣喲,不吃飽等會肚餓??!”這搞得肚子不餓的客人,吃也不是,不吃也不是,難為情了。
潮汕俗語“三頓食,四頓點心”,其意思為除了早上、中午、晚飯三餐,還可以吃晨前、午前、午后、晚飯后的“點心”來充饑。既有養(yǎng)生之說,也有“力食懶做”之談,即一個人一天都準(zhǔn)備著吃的,懶于工作,有貶義。
點心,有“點”有“心”,有情有意,代表著潮汕人的好客熱情以及濃濃的鄉(xiāng)味鄉(xiāng)情。
標(biāo)簽:
[ 相關(guān)新聞 ]
2022-03-18 15:03:32
2022-03-18 15:01:59
2022-03-18 15:00:36
2022-02-07 16:16:27
2022-02-07 16:16:27
2022-02-07 16:16:27
2022-02-07 16:16:27
2022-02-07 16:16:25
2022-02-07 16:16:25